在盛夏之際,到山裡淋一場雨。。。

石山引水道的前身是阿里山鐵道石山線(全長約4公里),火車停駛後,拆除鐵軌後的路基成為供應阿里山水源的維護道路。全線腰繞石山而行,引博博猶溪上游溪流水源供阿里山地區使用,終點處即鹿林前山瀑布引水處。
石山線也曾是早年攀登玉山的途徑之一,更早於玉山林道之前。想攀爬玉山的人可由新高口(台18線99.5K左右)搭乘蹦蹦車沿石山線進入,然後再到鹿林山莊休整、過夜,繼而出發攀登玉山。
我們在台18線99.5K附近下車,這裡是以前新高山登山口,現在是特富野古道跟石山引水道(爬石山也是這裡進)的入口。
一早的天氣不錯,山徑裡已有不少遊人,加上最近特富野古道在維修,所以走石山引水道的人多了起來。
原本行程安排還要爬石山,不過我們到達時間較晚些,所以先往瀑布去,等回程若還有時間、體力,再決定要不要上石山。
一開始的步道很像特富野古道,兩旁都是筆直的杉樹林,陽光不時穿透而下,很是舒爽愜意。


山徑因為是依著舊有的軌跡,所以平緩好走,沿途伴著引水的水管前行,還有不少知名、不知名的花朵,點綴在我們的路途上。大部分的路段都在林蔭之間,確實是消暑、避暑的好地方。






(鈴木草)

(琉璃草)

(白花三葉草)


(台灣唐松草)

(卷耳)

(懸鉤子)
路途中還會通過一條隧道,所以需要準備頭燈或是手電筒。隧道裡仍有不少蝙蝠棲息,安靜快速通過,免得驚擾到牠們。除了隧道,另外還有一些閘門需要低身穿過。


後面的山路上還有各式各樣的小鐵橋,讓孤寂的山徑多了一些變化,不過鐵板路面較容易濕滑也窄小,走起來要多點心。


(毛地黃)











此行的終點來到鹿林前山瀑布,雖然沒有磅礴氣勢,但小巧的瀑布更顯雅緻清幽,就像月曆畫報上的圖片,在眼前真實地躍動起來。





大夥在瀑布前盡情拍照,準備回程時,天空卻下起了雨。越往回走雨勢越大,回到登山口時我的襪子都濕了,這下真的暑氣全消。而原本排定的石山,也只能有緣再相見了。


這是一條平易近人的步道,除了一處隧道需要頭燈或手電筒,還有一處小崩塌地形要小心落石(我就被砸到,還好頭鐵XD),其他的問題不大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