從小在大武山腳下生活的我,第一次與大武山隔海相望。。。


因為參加南國漫讀節的海洋文化走讀活動,來到小琉球,在活動結束之後,我留在島上,準備隔天完成自己徒步走小琉球的計劃。

走讀當天中午在花瓶岩附近吃午飯,可能還不到旺季的關係,難得星期日的花瓶岩下沒有滿滿的遊客。這裡也是觀賞海龜的地方之一,我們挺幸運的,一下子就出現兩隻母海龜。
*海龜的公母靠尾巴分辨,公的尾巴較長,有些會長過後腿,為了方便交配時可以扣住母龜。





除了解決午餐跟看海龜,我們還順便撿拾了「海玻璃」,做為下午海灘貨幣彩繪之用。
*海灘貨幣這個概念是由日本伊豆的衝浪客發起,目的是喚起大家對海洋廢棄物問題的重視。他把沖上岸的玻璃分顏色制定一套「海灘貨幣」機制,給予原是海洋廢物的玻璃碎片全新價值。海湧工作室仿效這個概念,將「海灘貨幣」改造成參與淨灘活動額外贈送的獎勵,並請小琉球的在地藝術家林佩瑜,在玻璃碎片上手繪出一幅幅精緻的彩色圖樣,圖案主要以小琉球常見的潮間帶生物為主,鼓勵參與淨灘活動同時宣導保護潮間帶生物,目前已經發行了1500枚之多。


(翻拍觀賞的影片)

(我的作品)
在小琉球住上一晚,當然要看看小琉球的日落、日出。
原本想衝去落日亭,但發現今天的日落不甚理想。到了海子口,我就改變主意決定就近到堤防去。在堤防邊上發現有路可以下到旁邊的小沙灘(真的很小)。小沙灘前有好幾塊大礁岩,在這裡看夕陽確實不錯。不過剛好遇上漲潮,只能站在水裡拍照,拍照時還得注意潮水的漲幅,怕一不小心,我就要在海裡飄了⋯⋯


第二天的日出選擇到花瓶岩,雖然知道今天的天氣看到日出的機會不大,但想說能夠拍拍雲彩下的花瓶岩應該也不錯。

(這的角度真的像女王)


(太陽升起後又再回來拍)
看完日出,回到民宿收拾行李,準備開始今天的徒步環島,因為一開始找不到屏202線縣道的起點,所以我就從民宿出發算起(機車、不帶的東西先寄放在民宿)。
從民生路、肚仔坪路的交叉口往上經過小琉球遊客中心開始。後來看到縣道指示牌,發現我是逆著走,但無所謂,能走完一圈就好。

遊客中心過後第一個景點是美人洞,從花瓶岩也有步道過來,下次可以試試走漁港、花瓶岩再到美人洞這條路線。
早上天氣多雲,還吹著不小的風,景區前管理員正在掃落葉,地才剛掃好,一回頭又是滿地的落葉。她生氣說不掃了,我也笑著附和她說別掃了,滿地的落葉不也是一種自然景觀嗎?
過了美人洞沒多遠,在路邊看到一間修整過的瞭望樓,我以為是我從前拍過的那間廢墟似的瞭望樓。這間瞭望樓位置在景觀民宿裡,目前不讓人進入參觀,今天剛好有人在工作,我趕緊詢問可以進去拍照嗎?老闆爽快答應,而我也真的只是想拍瞭望樓。但還是偷瞄了一眼民宿內部,是真的超「夢幻」的。


繼續前行,快到杉福生態走廊時有個岔路口,左邊進村子呈L型,右邊則是弧型,兩條路最後會相接。既然是環島,我選擇右邊的路,順便可以經過杉福生態走廊。不過這條路會經過墓地,不想走的人可以選左邊的路。
杉福生態走廊是舊砲陣地改建而成,之前沒來過這裡。從坑道走進後視野豁然開朗,兩個開口應該是以前砲臺的位置,牆上還留有距離仰度換算表,砲管仰角多少度,可以射擊多遠的距離。
後來找資料發現這裡還有三顆愛心的傳說,有機會來玩的人,可以在坑道的牆面上找找三顆愛心藏在哪?

(這是背面)




離開杉福生態走廊沒多遠,就會接上剛剛左邊過來的路,再往前不遠處就是杉福漁港。杉福漁港是小琉球的三座漁港之一(另兩座是白沙漁港、大福漁港),是由珊瑚礁所形成的天然海港,提供當地居民出海捕魚的主要漁港。鄰近的海岸還擁有許多特殊的海触地景,但我這次只在港口邊打卡拍照,沒多逗留。

(剛好遇上漲潮,但海水仍清澈見底)
路邊牆上出現烏鬼洞的壁畫,這表示烏鬼洞快到了。其實島上有許多類似的壁畫,這些壁畫是由小琉球鄉公所、社團法人台灣咾咕嶼協會,海湧工作室等許多環境保育人士合力完成的,拼貼的材料大部分是由淨灘撿來的廢棄物再利用,例如浮標、瓶蓋、寶特瓶⋯⋯


(早上出發時拍的)


(昨天看到的海龜,眼珠據說是對岸漂來的浮球)

(路過烏鬼洞)
過了烏鬼洞,接著是落日亭,在這裡為了拍路旁的小花浪費不少時間,紫花比一元硬幣還小,小粉花大概米粒大小,手抖一直對不到焦(哭)。


到了海子口,環島公路已經過半,昨天曾騎車到這裡看夕陽。不過現在天氣不優,一樣拍個打卡照,剛好堤防上有人在釣魚,順便入境,而且正好一艘船靠近,畫面挺好的。




公路在紅番石這裡穿過岩石,左上方靠山壁的就是紅番石,上方的植被遠觀很像印地安人戴的頭飾。紅番石前方路旁有一顆較小突起的岩石則是觀音石,因為像側像觀音,所以稱觀音石,但很容易被忽略,我就是其中一個,所以沒拍到照片(大笑)。除了兩個地標,路旁還有好幾顆珊瑚礁岩,都非常好拍照。


(老鼠岩)


厚石裙礁前方的岔路可以上到白燈塔(剛剛海子口那裡也有路上來),雖然天氣不好,但我這個燈塔控一定要去拍一下,加上旁邊還有一棵百年榕樹,榕樹旁的小徑上更是觀賞裙礁最佳的位置。

(岔路下方屏202線5公里的路標)
離開白燈塔時聽到另外兩名遊客在討論,為什麼這座燈塔不像其他地方,有寬闊的視野或是駐守的人員。我後來看了介紹大概知道原因,這座燈塔係高雄州水產會於日治時期昭和4年(西元1929年)建立,是國內唯一一座在當時由漁會出資建造的燈塔,民國41年(西元1952年)移海關修復管理,民國102年(西元2013年)政府組織改造正式回歸交通部航港局管理。(節錄告示牌)因為是漁會建的,所以才沒有其他燈塔的規模。

白燈塔還有一個傳說,就是「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」。來這裡拍拍照可以,但別摸燈塔,容易有不好的事發生,所以當地人其實不太喜歡來這裡。(隨便聽聽就好)
百年榕樹在白燈塔旁邊另一條路裡。樹下有間小廟,廟旁有條小徑,走出去就是觀看厚岩裙礁最好的位置。不過有懼高症的人,應該會腿軟。





回到公路上繼續前行,路過厚石裙礁就近再拍幾張照片。



到了大福村,離終點剩不到4公里的路。這裡有小琉球全島唯一的一間加油站,大福亭旁廢棄的舊漁港現在則成為潛水訓練基地。


大福亭前還有一片像老梅石槽的礁岩,老梅太遠,倒是可以在這裡想像一下。


往舊漁港裡面走,漁港另一邊也有一片淺灘可以玩水。而漁港與淺灘中間有一排排列整齊的消波塊,發現很適合來這裡拍網美照,正愁沒模特兒,就走來一隻貓咪。不過貓咪不受控,而且一下就跑了。



這一路終於快接近尾聲,出了大福村快到龍蝦洞時,終於找到我之前來拍的瞭望樓,樣貌依舊,早上還以為是夢幻民宿裡的那個。

龍蝦洞跟漁福碉堡位置很相近,都在三民老街的尾端附近。

很幸運到這裡時天氣放晴,所以我決定下去龍蝦洞拍照。哇!真的超漂亮的地方,傳照片給朋友看,朋友馬上回我說很像網紅打卡拍照的地方⋯⋯
我覺得實境比照片還要美,手機實在拍不出海水靈動,天氣清朗的感覺。
很想再往裡頭走,不過石頭有些滑,水有點深(其實是我腿比較短),所以沒敢再往裡走。






雖然漁福碉堡就在龍蝦洞上方的礁岩旁,但之間的岩石縫隙比較大,腿短的人可能跨不過去,所以我認命。繞回二伯母手工麻花捲店,從民宅旁的通道進去,其實還有個漂亮的游泳池可以拍。

(前方小白點就是漁福碉堡)

這次來才知道怎麼稱呼碉堡,因為位在漁福村裡,所以被代稱漁福碉堡。這座碉堡的入口跟其他地方的碉堡不太一樣,入口要用爬的,只是不知道爬進去,好不好爬出來,所以這次只能拍拍外觀。






回到民宿取了機車,還是不死心想去找屏202線的起點跟終點。找來找去就是找不到,問了當地人,其實真沒人會注意這個路標在哪?
原本我都放棄了,已經回頭去拍屏202線1公里的地方做紀錄。回去前最後一次再從遊客中心沿屏202線下來,如果照路的前進方向、距離,慢慢推進⋯哎呀!終於找到了屏202線縣道的起點,之前我還一直在這裡來來去去。屏202線縣道的起點就在三民老街裡的大眾千歲廟前,「琉球魅力商圈」牌坊的柱子旁,拍完起點轉頭發現終點在另一邊柱子旁,真是「踏破鐵鞋無覓處,得來全不費工夫」。





(大眾千歲廟旁,外牆別緻的老屋)

(三民老街裡的另一座廟宇—福泉宮,是小琉球的開基土地公廟,建成時間大約在清嘉慶2-5年之間。島民將小琉球的地域分成四個角,四個角各有一間大土地公廟,白沙尾角-白沙尾福泉宮、大寮角-大寮福安宮、天台角-天南福安宮、杉板路角-上杉福安宮)


(福泉宮旁阿伯ㄟ柑仔店)
拍完道路的起點、終點,終於滿足的踏上歸途。雖然天氣不算太好,但走起來反而舒適。希望下次再來時,能把一些沒拍到的點繼續補足。


*屏202線縣道全長12.063公里,平緩好走,花半天的時間就能完成。沿途也有很多商店,吃、喝不用擔心,路過景區也有廁所可以使用。

(路上還是可以找到環島公路的路牌)
*我的機車一起搭船過來,徒步外的時間還是可以用到,如果只是一天來回,車箱剛好可以放置徒步用不到的不貴重物品。

*住宿「琉心花園」,雖然沒有景觀,但房間舒適、離碼頭近,吃東西也很方便。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