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碰到30日,甸中和挖色都有趕集,幾經掙扎後選擇到甸中去。甸中就在往巍山的路上,有時間可以順遊巍山古城。到甸中的路上還有一個彝族寨子—吊草村,村子小有名氣,大理古城中有些店家賣的一日遊會帶遊客來這裡玩。


甸中的趕集人也不少,集中在山旁寬闊的草坪上,很像草原上正開著什麼盛會。遠遠看見卡車的我,二話不說又跑去問人家要回哪裡?可不可以跟?
市集上有個有趣的現象,從元陽一路過來就曾看見過,很多人都採買尿素。我一直都認為那是拿來施肥用的,直到後來在德欽忍不住問了人,才知道裡頭裝的是麵粉;另外還看到有人用大紙箱裝滿一顆顆雞蛋,用公交車運送。

這次去的是彝族寨子—〝小三家〞,卡車在崎嶇的山路上得晃一個多小時才到得了。或許是因為缺乏水源的關係,這裡的生活條件不如之前到過的寨子好。可是這裡的人依舊非常熱情、好客,即使家裡的條件差,卻仍熱情的邀我回家。

其實一剛進門時,我曾被滿院子的蒼蠅給嚇了一跳。然而看見他們剛從市集回來,氣都還沒喘一口就忙著端茶,拿出黃梅,葵瓜子來招待我這個外來客,自己反倒被深深感動。雖然嘴裡的黃梅酸的不得了,但我享受到的卻是他們甜甜的心意。
後來我還在寨子逛了小小的一圈,直到卡車司機要下山了,我才依依不捨的離開這裡。 說到卡車司機,他是住在甸中的回族人,這時我才了解到雲南原來也住了很多回族,而這些人的先祖早在唐朝(回紇)時就移居至此。

其實我覺得這些在趕集時開貨車或卡車接送少數民族上山的司機,雖說是賺外快,但也是好事一樁。他們可能一下午才開一趟車來回,加上山路又不好走。但他們如果不來載,這些上市集採買的少數民族,有馬馱也就算了,不然就得自己背著貨物上山。
為了尋找傳說中的長袍人,我去了一個叫〝者摩〞的村子。

路途有點遠,所以不建議大家去。在者摩沒有找到長袍人,聽說那是在從前,現在只剩一些老人會穿,或者是為往生者穿上的壽服。沒找到長袍人,倒是在山上的小學玩了一會兒。



不過後來我在大理古城的早晨街上倒是看見了穿長袍(咖啡色)的老者,不知這身服裝是不是就是傳說中的長袍。
◎ 1.往巍山的車,可以先搭車到下關市區,再搭12路公交車到風車廣場,下車後過馬路在往巍山的路口搭小巴士。要去甸中的人,往大倉的車也可以坐。
2.者摩有一支白族人,他們的傳統服裝就是長袍的樣式。而我對此感興趣,才會上山。
其實我還上了蒼山,為了高山湖泊—洗馬塘。只是許久沒運動的我,只爬到三岔路口。因為過了中午,怕回程來不及天黑前下山,所以只好放棄。不過蒼山上的景色很值得一遊,不論是否到洗馬塘去。


